东莞大朗镇毛织业新旧困难 升级路艰
发表时间:2012年10月30日     作者:陶杏芳   发表评论()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镇,大朗的压力一直很大。”东莞大朗镇宣传教育办主任邓石岭说。

   自1979年承接香港毛纺织产业转移以来,大朗逐渐改变了房屋加农田的面貌,毛织业一度成为大朗最重要的产业支柱。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淘洗”,现今又承受传统制造业洗牌加剧,大朗的毛织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该镇一枝独秀的产业格局已经被打破,形成了毛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三足鼎立局面。

   但是大朗毛织业面临的各种新旧问题仍不可忽视。

   新旧市场

   大朗有两个毛织市场。旧市场位于该镇毛织西路路口,靠近旧汽车总站;新市场——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于2003年12月投入使用,位于复康路,靠近新汽车总站,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主会场。

   新旧两个毛织市场的反差,是大朗毛织业转型的生动剪影。

   9月16日下午三点左右,旧毛织市场所在的街道空荡、气氛阴郁。小小的毛衣批发店、服装辅料行鳞次栉比,但货品色彩都很单调。

   “只能慢慢熬。”在服装市场上打拼了二十余年的慧盛毛衣批发的老板邱,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

   “人力成本上升、辅料成本大涨、订单减少、税费居高不下,再加上从事中低端制造的利润实在太低,是业内中小企业难以摆脱的困境。”他说,不断有工厂倒闭,或将生产环节转移向山区、内地,甚至东南亚。

   9月17日下午三点左右,记者在新市场看到的则是另一幅景象,即行业内的一些大企业通过努力转型取得了成功。

   在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三楼A区办公室,卓为集团总经理李文凯向记者阐述了集团转型举措:数字化生产、自产自销、拓展内外销售渠道、发展电子商务、注重研发设计。

   “公司全部采用数控织机,一个人同时照看六台机器。”李文凯说,数字化生产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0年4月,大朗镇政府出台政策,对企业购买数控织机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大朗共发放奖励金1383.4万元,涉及电脑针织横机7494台。邓石岭说,全镇数控织机从2005年不足1000台发展到目前的4万多台,节约劳动力约20万,成为全世界使用电脑横机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卓为还积极拓展营销渠道,订单主要来自国外分公司,比较稳定。李文凯说,一般的厂主要承接来自其他贸易公司的订单,当遭受国外经济危机冲击之时,生存空间就会大大萎缩。

   卓为集团还积极通过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从事网络批发,针对单一客户也提供个性定制服务。

   电子商务也是大朗镇政府一个重要的扶持方向。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全镇3000多家企业中,有2500多家开展了电子商务。

   下一步,大朗政府计划将贸易中心三楼打造成大朗毛衫电子商务企业的孵化器。

   升级路艰

   政府主导的转型之路还很漫长。

   “我们的思路是,希望通过六个公共平台的建设,为毛织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支撑体系。”邓石岭说,六个平台是指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和融资服务平台。

   大朗毛织贸易中心显然是完成这些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但从大朗镇宣传教育办罗林生透露的信息看来,贸易中心的建设并未完成当初的设想。

   “旧市场小企业的进入,拉低了整个贸易中心的档次,导致很多大型企业不愿意进驻。”风向服饰副总经理陈荣奎说,电子商务方面,企业的数量上去了,但做得好的一些企业,不过是通过电子商务渠道低价出售质量低劣的尾货,对大朗毛织业的名誉造成了极大损害。

   李文凯也表示,电子商务市场的确存在“尾货店”和“订单店”两种性质不同的店,政府要真正发展的应该是后者。

   电子商务人才十分匮乏。“本来说建立了一个基地,要我去给做培训,后来也没有音讯了。”陈荣奎说。

   而在品牌建设方面,尽管镇政府出台了《大朗镇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大朗镇毛织业要真正完成转型,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月度统计数据
  •  
  •  查询系统
棉花产量查询系统
地区:
年份:
纺织工业产量查询系统
产品:
年份: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