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后,针对服装行业新一年的运营形势、用工、订单、资金等问题,我会于2月24日-3月10日组织开展了广东服装产业运行情况调研。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研说明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现场考察、微信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范围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潮州、汕头、肇庆等8个市、15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并重点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门组成调研工作组深入到佛山均安镇、中山大涌镇和小榄镇等广东部分纺织服装产业名镇,到企实地参观访谈、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全省服装产业运行情况。企业样本中35%属于品牌型企业,55%属于生产加工型企业(其中30%为内销加工型,25%为出口加工型),10%属于服务型企业(包括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等)。
二、2013年广东服装整体运营情况
2013年,广东服装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从全球经济的低迷到国内经济的调整,从消费增长的放缓到综合成本的提高,从产业要素的变化到竞争格局的重组,广东服装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种种困难与问题与困难,广东服装业仍然保持稳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产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价值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整个产业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态势。
1、生产加工:稳中略升 1-12月份,广东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55.98亿件,占全国总量的20.66%,同比增长2.85%。其中针织服装26.90亿件,梭织服装29.08亿件,与2012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36%和增长6.56%。2013年1-12月份广东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情况
类别 |
2013年1-10月份产量(亿件) |
2013年1-10月份同比增幅(%) |
服装 |
55.98 |
2.85 |
其中:针织服装 |
29.08 |
-0.36 |
梭织服装 |
26.90 |
6.56 |
西服套装 |
0.24 |
0.06 |
衬衫 |
1.64 |
10.64 |
羽绒服 |
0.12 |
13.99 |
2013年,广东省服装生产仍然稳居全国第一服装生产大省的位置,总产量增幅略高于全国服装总产量增幅(1.27%)的趋势下仍略有增长,并与居第二位的江苏省(生产产量39.21亿件)拉开距离,继续保持总量优势。
近三年1-12月广东服装规模以上企业单月产量变化趋势分析可见,今年变化趋势与往年基本相似,总体优于2012年、但仍劣于2011年,尤其9-12月份产值明显高于去年。历年数据显示,自2011年8月份始广东服装产量再未出现二位数的增幅。
2、外贸出口:同比2012年止跌转升
2013年1-12月份,我省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33.05亿美元,同比增长5.51%,增幅低于全国(全国平均增幅为11.28%),占全国18.69%,高出第二名浙江省12.3亿美元。服装出口占广东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的73.85%。
由上两图比较分析,可见今年月度出口趋势与往年基本相似,总体出口水平与去年也基本持平,但全年出口总额全国占比在2012年下降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11年。广东服装企业以外贸加工型为主,企业产品以出口欧美日市场为主,2012年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订单数量萎缩明显,尤其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订单下降尤甚,服装出口持续负增长,与之相比2013年出口止跌转升,一定程度上说明出口形势略有好转。
3、行业投资:总额增幅上升,排名仍居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1-12月,广东纺织服装行业实际完成投资497.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38%,占全国5.44%,排名第10位。本年施工项目数1261个,新开工项目数967个,竣工项目957个。
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省份投资相当活跃,居前五名。与其他几个服装大省相比,广东省纺织服装的固定资产明显居后了,金融危机以来排名在8-11名徘徊,但去年开始投资总额一直在保持二位数增长,说明广东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有逐步恢复增长趋势。
4、企业效益:成本利润率逆势增长
2013年1-12月份,广东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647家中,亏损户数574家,亏损面12.35%;主营业务收入5734.73亿元,同比增长13.20%;利润总额258.06亿元,同比增长19.95%;成本利润率为5.15%,略低于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6.27%。而在2012年11月份,广东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成本利润率为3.99%,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为5.49%,可见2013年广东纺织服装行业成本利润率增幅远远高出了全国平均水平。
5、行业自评:优胜劣汰加剧
对于2013年的整体运营情况,调研中66%企业评价为“一般”,19%企业评价为“好”,15%企业评价为“差”。这些企业去年的销售额平均增长3%,利润率负增长4.4%。相比2013年初调研情况(样本总数接近),自评发展“一般”的企业占比相对稳定,自评发展“好”的企业占比相对减少,自评发展“差”的企业占比相对增加(增幅超过50%),反映出行业由规模扩张发展至价值扩张洗牌期,企业优胜劣汰日益加剧。
三、2014年广东服装发展预测
1、开工及招工情况
近几年来,服装工人总数在总体上呈现萎缩趋势,春节后返岗率一直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今年元宵过后,广东服装企业平均开工率在70%左右,缺工30%以上。调查中37.0%的企业表示招工极为困难,33.4%的企业反应适用工人难招,14.8%的企业反应老员工返工不理想。为了留住员工,很多企业开始真正从员工的需求出发,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例如家庭式公寓房、子女入学学位等。
在经济结构调整、行业政策变化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下,我省服装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科技发展推动着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智能化发展,产业工人缺乏将成为常态,技术创新、用机器人作业取代人工作业,将是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
2、外贸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86.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一成六。由于美国、欧盟市场的持续回暖,2014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形势要好于去年,今年棉花直补政策可能推行和临时收储政策可能结束等消息,而国内外棉价差缩窄,都将有利于中国纺织业在国际竞争力中的提升以及出口的增长。但本次调研显示,外贸企业订单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仅22.2%企业表示订单充沛,66.7%企业表示订单尚有一定保障但仅可维持一季度。不少企业反应运营成本增加,资金运转困难,融资困难。
多数外贸企业反映贸易摩擦仍是较为严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的差异化。伴随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各自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战略布局上更多的企业是选择了“东边不亮西边亮”的一种方式,出口和内销双管齐下,以确保企业能够在摇摆的市场环境中有较为稳定平衡的发展。
3、整体形势预测
对比2013年调研情况,今年企业对整体运营形势判断趋于良好,22%企业认为今年运营情况会“好”,78%企业认为“一般”,没有企业认为“差”。超过半数企业认为今年行业形势“危机并存”,30%企业认为“机大于危”,15%认为“困难重重、危大于机”。选择“机大于危”的企业认为,在行业洗牌中,随着一批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优秀人才、市场渠道、供应商等优质资源将会更容易向他们集中,整个行业将呈现出区域布局调整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运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
其中,超过半数企业认为2014年的产量、销售都会优于2013年,同时有超过半数企业认为2014年利润、出口会与2013年持平,整体运营趋于稳定。
集群调研中,各地政府对今年服装行业发展普遍存保守态度,认为产业整体发展压力倍增,各地纷纷通过全面系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完善生产加工、研发设计、技术检测等公共基础服务,抱团发展合力打造区域品牌,来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持续发展。
4、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网络零售可占到中国消费市场10%-16%的份额。2013年双十一广东用户天猫消费总额33.7亿元,超越浙江成为消费第一大省,为天猫350.19亿元的总成交额贡献比重达到了9.6%,同时广东服装品牌再创佳绩,尤以女装优先,茵曼以1.2亿销售额居女装类第一,欧时力、歌莉娅分别以6314万居女装类第六和第八,此外骆驼服饰整体3.8亿、单品牌1.7亿全网排名第三。
四、下一阶段服装产业发展重点
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国际经济复苏和发展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各种矛盾依然突出,从全球经济的低迷到中国经济的调整,从消费增长的放缓到综合成本的提高,从产业要素的变化到竞争格局的重组,广东服装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调研中企业反映出种种困难,例如渴望政策法律更加合理化、减轻财税压力、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去面对和优化。下一阶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主动融入国际新格局,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全面提升内生新动力,积极寻找发展新路径,不断完善行业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品牌成长,全面凸显品牌新价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科技新水平,加强人才战略,全面提升人才新优势,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文化,全面提升价值新能力,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全面塑造行业新形象,将是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服装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