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高歌猛进 区域调整成为热点——2010中国服装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趋势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22日     作者:陈大鹏   发表评论()

  中国服装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趋势
 
  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是处在后危机时代的行业恢复期和格局转型的起跑期。这一年行业的进步提升与各种新旧制约因素交织并存。从行业数据方面看,前三季度的各项行业指标在2009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均获有大幅回升,生产、投资、内销、出口、企业效益等几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暖态势,但同时,开工不足、成本上扬、市场波动、价格上升等情况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此,区域转移、品牌推进、模式创新、科技进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国际合作等工作成为了行业、企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必将成为若干年行业发展的核心基调。
 
  2010年1-9月份,我国服装生产大幅反弹,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提高了18.24%,全社会产量增幅预计在10%左右。国内外市场的回升和新货补库需求的明显增长,刺激了生产的上涨。
 
  2010年1-8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48%,比2009年同期提高9.06个百分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达到49.79%和52.37%。
 
  市场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4000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较2009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大型零售商业服装类消费数据显示,1-8月份,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累计增长了23.05%和10.30%。
 
  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10年1-9月份,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34.88亿美元和219.56亿件,同比分别为19.03%和14.22%,口数量基本恢复到2009年以前水平,而出口金额增长较为明显。
 
  从企业运行情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10年1-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5.44%,而从业人数仅增加了2.04%,企业平均人数比2009年同期减少了3.23%,而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企业平均利润同比分别提高了16.04%和24.17%,人均利润、人均产值和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提高了28.3%、19.41%和19.91%,企业人工效率、效益均有大幅提升。同时,行业平均毛利率、利润率分别达到14.49%和4.65%,恢复到历史较高位。
 
  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9.62和23.6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来看,行业实现了持续良性的发展,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在增强。
 
  但是,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同样十分突出:首先是因为招工难造成全行业陷入总体开工率不足。据协会调查,2010年服装行业由于缺工,沿海地区整体开工率仅达到70%;很多大企业也由于用工缺口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将开工率下调至80%,同时加大外协加工比重;开工率50%左右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由于“外协”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企业无法适应快、小、精的订单,一些信誉不佳的企业中也出现了“坐地涨价”等不诚信现象。
 
  其次,2010年,成本上涨成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棉花价格非理性上涨带动了几乎全部服装原材料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商业地租涨价、运输价格上调提高了商业成本;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为高筑的制造成本雪上加霜;几番调整的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等。成本的刚性上涨和资源进一步紧缺正在调整着行业的供给能力和结构。
 
  同时,国际环境虽比2009年有所转变,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国际市场实质性回暖尚不明朗,发达经济体经济和市场需求均保持低速增长,汇率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都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国际品牌加速登陆中国市场,并已向二三线市场延伸,加紧中国市场布局趋势明显。内销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波动也将不断出现。
 
  另外,内需市场逐步走出低迷,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主要力量和有力增长点,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强烈。虽然在金融危机中收到打压的价格已有所释放,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通过涨价化解成本压力,因此,在刚性上涨的成本面前,必将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
 
  综上所述,面对行业形势好转但新生不利因素频现的局面,从企业的转型求变开始,全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已全面展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仅仅是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进程,也已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区域布局调整成为热点。
 
  2010年,中西部有产业基础的地区迎来了大批主动实地调查的东部省份企业。东部地区服装产业形势在悄然改变,梯度转移已经在重整产业链的企业中不断升温。此外,企业对未来中西部地区就业和消费的乐观预期,品牌在内陆省份的市场布局直接引导产业转移,订单转移模式将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
 
  品牌推进更上一层楼。
 
  提高品牌贡献率,已成为企业化解不利因素,有效开拓内销市场的核心工作和共同理念。如何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风格创新等方面促进品牌提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模式创新层出不穷。2010年,创新成为行业主旋律,创新不仅是全行业的共识,也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模式创新、品牌模式创新以及随之而来的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等已在行业中层出不穷。创新不仅细分了行业、细分了市场,也同时开拓了市场的广度和维度,更为行业增添了活力,展现了广阔的行业前景。
 
  科技进步高歌猛进。
  
  2010年似乎服装行业科技进步进展顺利的一年,并已日趋深化,从设备硬件向两化融合等软件领域延伸。目前,服装制造模式面临全民变化,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等曾经前沿的生产理念已经走入行业视线。制造流程再造、流程管理信息化已经在传统的大流水企业中逐步推行。“快速反映”是品牌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快”,就必须依靠信息化等高新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在行业中已成为集体的自觉行动。
 
  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国际合作皆为要点。
 
  随着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的深入,品牌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已成为决定品牌竞争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今后的竞争进一步体现在行业资源的整合方面,资源整合力的高低将左右企业竞争力的水平。
 
  同时,未来的竞争也必将是企业资本实力的竞争。资本的力量将在未来的市场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同此认识的服装企业已在资本运作方面殊途同归,“排队上市”成为了2010年服装行业的一道行业盛景。
 
  随着内销市场的国际化成都越来越高和中国品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行业合作、企业合作已变得愈发普遍。生产合作、产品合作、设计合作、营销合作乃至品牌合作、资本合作,国际化的服装企业将越来越多,服装行业的国际化成都将越来越高。
 
  一切行业热点的呈现,都昭示着同一个行业发展方向,展现着同一条行业发展道路,那就是全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并以此为“服装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中国服装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工作
 
  针对行业发展面对的变换复杂的环境和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作为协会服务行业、企业和会员单位的职能延伸系统,2010年积极开展工作,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1 广泛调研,摸清行业动向,争取政策支持。
 
  2010年,各专业委员会深入服装产业集聚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在了解行业情况、行业动向的基础上,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准确的行业信息和数据参考,建议并争取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的产业政策环境。同时,各专业委员会还针对设备发展、工艺技术、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管理、物流系统控制、市场流行趋势、成本上升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争取相关政策的同时,即使通过多种渠道向行业传递信息,力促行业协作,共商解决之道。
 
  2 推进品牌战略,提高品牌贡献率
 
  各专业委员会始终把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围绕着品牌建设开展活动。
 
  一方面,配合协助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对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评价和管理办法、标准和指标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并且被采纳,为行业和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及时将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商业环境状况及建议上报到商务部有关部门,为自主品牌的发展争取良好的环境和政策。同时,各专业委员会紧密参与到“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工商联手扩大民族品牌销售活动”、企业百强发布、竞争力发布、产品开发贡献奖等活动中,在行业中树立品牌榜样和工作标杆,推动企业的品牌建设。
 
  3 加强质量监督,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
 
  各专业委员会坚持开展行业产品质量抽查监督检测,以促进服装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力促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和联合攻关,推动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2010年男装、女装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西服、裤子产品的行业抽查或送样检测工作。在深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等地企业抽查和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反馈和纠正企业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加强质量控制、检验和管理工作。
 
  男装、女装专业委员会还举办了全国服装新标准、工艺技术及质量管理培训班,聘请国内著名的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宣贯新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专业技术培训,帮助服装企业提高工艺技术、生产控制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4 充分发挥联络作用,全方位为会员服务
 
  应部分会员企业要求,组织企业赴海外参展、参观和考察,了解相关国家和地区服装进出口的贸易政策,服装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流行趋势,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商机和交流平台。同时,积极为会员单位之间、会员单位与相关机构、商业流通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帮助联系、搭建平台、寻求机会。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各专业委员会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协调服务功能。
 
  5 协调区域转移,促进产业区域优化布局。
 
  各专业委员会多次与部分中西部地区进行沟通交流,就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西部服装产业资源开发与区域互补、协调发展等问题,探寻发展思路。针对当转出地、承接地不同需求,针对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不同需求,组织专家学者团队,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对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面料的品牌发展、区域合作等一系列问题,祖师专家和产业集群地企业代表等进行交流,提供咨询一件,对于服装产业的梯度转移、区域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 提供咨询服务,力促信息共享
  
  各专业委员会及时地为会员单位提供国内外行业信息、行业发展纲要、培训教材、行业标准、产业报告、论坛资料等,并重视收集掌握企业和行业的基本信息,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力地提高了会员单位的行业知晓度和趋势认知度,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支持。
 
  2011年中国服装协会工作思路
 
  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国服装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转承之年,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将依据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 、进一步培养、营造良好的品牌生态环境,推动品牌建设,通过品牌与科技进步,使企业消化客观上的各种减利因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帮助会员企业单位提高产品研发力、文化创造力、营销渠道的控制力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影响力,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 ,提升品牌价值。
 
  2、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及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形成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集成创新体系。通过各类创新体间的紧密结合和有效互动,帮助会员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推广,加快科技进步。
 
  3 、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国际化,通过人才培训、技能培训、人才交流等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行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帮助企业为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和团队基础。
 
  4 、在会员单位的产业转移、产业链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工作中,各专业委员会将充分发挥其联络优势、协调优势和可触及的资源优势,为会员单位的生产配置和协作,产业链完善与优化,资本的寻找与合作,以及上市促进与支持等方面,积极做好信息沟通、平台搭建等工作,使专委会的纽带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5 加强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根据会员要求,有的放矢地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国际交流,为会员单位的国际合作与国际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咨询、机会创造服务,帮助会员了解国际同业状况和合作需求,并鼓励引导品牌走出去,加快推进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今后中国服装协会专业委员会将更为密切地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和会员单位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完善服务系统,全力帮助会员单位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为目标,全力帮助会员单位构建以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品牌价值体系,全力帮助会员单位的转型发展和软实力的提升,为建设服装强国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稿件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月度统计数据
  •  
  •  查询系统
棉花产量查询系统
地区:
年份:
纺织工业产量查询系统
产品:
年份: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