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服装厂蹒跚转型 小厂货款收不回被迫清算
发表时间:2014年07月14日
发表评论()
在服装公司柏仙多格轰然坍塌的一个月之后,中山老板谭志龙的贴牌服装工厂也关门了。
柏仙多格曾是中山市一个有着18年品牌历史的服装公司,今年4月,公司被爆出资金链断裂,留下多达193家上游供应商总共2.07亿元款项无法追讨,而这部分的供应商里80%都是像谭志龙这样的大品牌服装公司做贴牌的服装厂商。
贴牌服装厂商如今面临的困境或是国内服装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在电商和快时尚的双重夹击下,下游的服装品牌公司如今大多面临去库存、频繁关店、销售呆滞的苦果,国内服装市场一年的库存按保守估计有4000亿元的规模,老牌休闲服装品牌班尼路截至今年一季度内地关店388家,美邦、森马去年分别关店220、391家。而站在这些品牌商身后,提供贴牌生产的服装厂正在成为服装业这轮洗牌的最后一个承压者。
1
货款收不回 贴牌小厂商被迫清算
240万货款违约已经足够让一家中小型的贴牌服装厂“死亡”。
7月的广州烈日灼灼,中山万瑞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志龙急匆匆地从中山赶来,手里拿着的是一份举报柏仙多格公司转移资产的材料。一个月前,他的服装厂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清算了。
“柏仙多格欠我们240万,老板走的没影子,把我们害惨了。”
谭志龙告诉记者,他的贴牌服装厂有数百名员工,由于近年外贸不景气开始给国内的服装品牌做代工,2011年,公司年销售额曾达到3000万元,跟柏仙多格的合作已经有两年了,他的工厂为柏仙多格生产并且加工一款女式针织上衣,结算方式为订货时支付总货款的30%、出货时支付60%、3个月后支付10%尾款,被拖欠的240万元正是出货款和尾款。
“上个月员工把我们告到了中山市劳动保障局,但是我们也没办法啊,没钱发不了工资,债主还催债,银行也不愿意借钱给我们,只好清算了。”
和谭志龙一样,另一家为柏仙多格代工的牛仔裤贴牌服装厂也因被拖欠货款197万元而陷入了生产困境。在珠三角,利润低、成本高、融资难几乎是贴牌服装厂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们的生存境况极为脆弱。
中商情报研究员钟智武告诉新快报记者,服装行业是广东的传统行业,数量之多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他们中多以代工企业为主。由于需求萎靡和电商的冲击,广州部分贴牌服装厂受品牌和渠道限制,生存状况堪忧。
在传统的服装产业链上,服装贴牌企业以做外贸出口为主,过去几年,他们曾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一些国际上的大牌服装公司纷纷来到中国寻找合适的代工厂。“贴牌生产”这种方式因为节省了大量的设计和推广费用,且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在当时受到了服装厂商的欢迎。
而随着近几年外贸出口的不景气以及人工成本的提高,许多靠外贸订单生存的贴牌企业纷纷转战内销,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品牌做代工,使得代工的利润再度被压低。“毛利率只有10%,去掉人工成本、租房等费用,净利润连10%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在勉强养活我们这百来个工人。”谭志龙说。
2
转型电商,存亡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爆款
更多的贴牌服装厂商在谋求转型,他们从贴牌代工正缓慢迁徙至自主品牌的道路上,依托的主要手段便是做电商。
茵曼成功逆袭的故事不断地吸引着后来的从业者转型。80后的马雯现在便是一位女装电商创业者,对服装的热情和市场的敏锐让她决心投资15万元试水服装业,她与深圳市的一家服装贴牌企业合资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专门做线上女装品牌。
这家在深圳有着10年服装代工经验的服装厂曾经为国外高端品牌阿玛尼和巴宝莉[微博]代工,随着外贸订单的下滑,人工成本的高涨,老板罗勇甚至已经做好了撤离深圳的准备。
“人工费太贵了,我在深圳请一个工人的成本几乎都在4000元左右,而且还留不住人,厂房的租金也已经翻了两倍,和年轻人做电商是一种尝试,但说实话也是一种冒险。”罗勇说。
罗勇说的冒险指的是资金周转和品牌运营的风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做,盲目的跟风者则只能做“接盘侠”。
在服装贴牌厂商中有一句话,不做电商死,做电商死的更快。事实上,电商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开店成本也在逐渐上升,新开的店铺如果不做推广和展示,很快就会淹没在茫茫网店中,而如果下本钱去做推广,则又要承担高额的成本。以淘宝直通车为例,首次充值要500元,根据关键词和点击率还得另外付费。
“身边有些厂商砸几百万下去都没有冒泡的,死的也很快,有些运气好,抓到一个爆款,销量几十万件,做好一个爆款一年都不愁了。”
传说中的爆款在淘宝上的特点就是收藏率高、购买率破万的服装单品,它们一般被冠以“某某明星同款”等标题。
淘宝上面,“范冰冰同款、全智贤等同款”就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在同行中谁快速反应并且生产出来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拥有生产线优势的贴牌厂家也成了淘宝爆款的始发地。
经过半年的努力,马雯和罗勇他们的芙丽蔻淘宝店在经过半年的运营后达到了4颗钻石,现在正准备上京东开店,拥有自己的设计师是下一个目标。
而另一个准备做电商的贴牌服装厂主小霞(化名)则没这么轻松,还处在创业初期的她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推广自己的店铺,每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刷单”,即通过虚拟交易行为增加自己的信誉,虽然淘宝目前已经明令禁止刷单行为,但小霞还是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增加自己的交易量。
“没有交易量就没有生意,人家凭什么上我这来买啊,我也没钱做淘宝推广橱窗展示,只有靠这种死功夫了。”
谭志龙则愿意继续做贴牌加工,这样至少不会承受订单和资金的压力,成本也会低得多,在服装业泡了几年的他觉得自己做电商的入场时间已经太晚,经不起再去开淘宝店、请客服、每天都跟踪发货的折腾。
这些对前景略有保守的贴牌服装厂商于是转而去帮服装类的电商做代工,在网上做供货商,他们面对的顾客便是淘宝上的服装店主。对方把新近流行的款式、版型发过来,贴牌服装厂再依照要求把大样做出。
“以前是一千件起开工,现在有时候行情淡,几百件我们也接。”一位服装贴牌厂家说,不仅是接的量变小,有时候还要承担风险,“按照供货合同,他们会先支付定金,把衣服销完后,再付另一部分的钱,现在有些小卖家,做好的衣服卖不出去,这样的风险我们也背上了。”
成功案例
茵曼1天成交1.2亿
目前在互联网女装界做得风声水起的女装品牌茵曼便是从一个只有20人的代工厂做起,创始人方建华1998年开始做外贸,七八年的外贸代工经验使他对服装行业了然于心。
2004年,马云[微博]在广东召开的第一届网商大会改变了这家贴牌服装工厂的命运,4年之后,方建华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茵曼,并于第二年进驻淘宝商城,在这短短5年时间,其已经成长为一家年销售额近7.6亿的女装品牌,去年双11,茵曼一天的成交额便达到1.2亿,当初那家靠代工贴牌的公司终于在衣服上贴上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出口国外。
他山之石
换血式升级成就3000多品牌
在一城之隔的深圳,由于地处沿海,人力和生产成本比其它地方上升得更快,也更早的感受到贴牌加工的不可持续性,上世纪80年代,深圳市有1000多家服装企业、40万职工全部从事加工出口。
“最后出口一件衬衣就挣7元加工费,付完房租、工费,剩不下什么。”深圳玛丝菲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崇恽曾表示,抛弃过去的贴牌模式,公司现在已经建立了153人的设计团队,企业超过一半的产品已交由他人生产,设计已经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玛丝菲尔已经准备在A股发行股份上市。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显示其年销售额超过13亿元。
就这样经过早前几年的换血式的产业升级,深圳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女装品牌生产基地,拥有3000多个女装品牌,深圳服装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其女装的品牌设计制造,在国内市场营销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
中商情报研究院表示,服装贴牌厂商除了要创新经营模式外,本土服装企业更要注重产品创新,重视设计师的力量,来避免产品同质化。
柏仙多格曾是中山市一个有着18年品牌历史的服装公司,今年4月,公司被爆出资金链断裂,留下多达193家上游供应商总共2.07亿元款项无法追讨,而这部分的供应商里80%都是像谭志龙这样的大品牌服装公司做贴牌的服装厂商。
贴牌服装厂商如今面临的困境或是国内服装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在电商和快时尚的双重夹击下,下游的服装品牌公司如今大多面临去库存、频繁关店、销售呆滞的苦果,国内服装市场一年的库存按保守估计有4000亿元的规模,老牌休闲服装品牌班尼路截至今年一季度内地关店388家,美邦、森马去年分别关店220、391家。而站在这些品牌商身后,提供贴牌生产的服装厂正在成为服装业这轮洗牌的最后一个承压者。
1
货款收不回 贴牌小厂商被迫清算
240万货款违约已经足够让一家中小型的贴牌服装厂“死亡”。
7月的广州烈日灼灼,中山万瑞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志龙急匆匆地从中山赶来,手里拿着的是一份举报柏仙多格公司转移资产的材料。一个月前,他的服装厂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清算了。
“柏仙多格欠我们240万,老板走的没影子,把我们害惨了。”
谭志龙告诉记者,他的贴牌服装厂有数百名员工,由于近年外贸不景气开始给国内的服装品牌做代工,2011年,公司年销售额曾达到3000万元,跟柏仙多格的合作已经有两年了,他的工厂为柏仙多格生产并且加工一款女式针织上衣,结算方式为订货时支付总货款的30%、出货时支付60%、3个月后支付10%尾款,被拖欠的240万元正是出货款和尾款。
“上个月员工把我们告到了中山市劳动保障局,但是我们也没办法啊,没钱发不了工资,债主还催债,银行也不愿意借钱给我们,只好清算了。”
和谭志龙一样,另一家为柏仙多格代工的牛仔裤贴牌服装厂也因被拖欠货款197万元而陷入了生产困境。在珠三角,利润低、成本高、融资难几乎是贴牌服装厂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们的生存境况极为脆弱。
中商情报研究员钟智武告诉新快报记者,服装行业是广东的传统行业,数量之多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他们中多以代工企业为主。由于需求萎靡和电商的冲击,广州部分贴牌服装厂受品牌和渠道限制,生存状况堪忧。
在传统的服装产业链上,服装贴牌企业以做外贸出口为主,过去几年,他们曾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一些国际上的大牌服装公司纷纷来到中国寻找合适的代工厂。“贴牌生产”这种方式因为节省了大量的设计和推广费用,且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在当时受到了服装厂商的欢迎。
而随着近几年外贸出口的不景气以及人工成本的提高,许多靠外贸订单生存的贴牌企业纷纷转战内销,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品牌做代工,使得代工的利润再度被压低。“毛利率只有10%,去掉人工成本、租房等费用,净利润连10%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在勉强养活我们这百来个工人。”谭志龙说。
2
转型电商,存亡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爆款
更多的贴牌服装厂商在谋求转型,他们从贴牌代工正缓慢迁徙至自主品牌的道路上,依托的主要手段便是做电商。
茵曼成功逆袭的故事不断地吸引着后来的从业者转型。80后的马雯现在便是一位女装电商创业者,对服装的热情和市场的敏锐让她决心投资15万元试水服装业,她与深圳市的一家服装贴牌企业合资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专门做线上女装品牌。
这家在深圳有着10年服装代工经验的服装厂曾经为国外高端品牌阿玛尼和巴宝莉[微博]代工,随着外贸订单的下滑,人工成本的高涨,老板罗勇甚至已经做好了撤离深圳的准备。
“人工费太贵了,我在深圳请一个工人的成本几乎都在4000元左右,而且还留不住人,厂房的租金也已经翻了两倍,和年轻人做电商是一种尝试,但说实话也是一种冒险。”罗勇说。
罗勇说的冒险指的是资金周转和品牌运营的风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做,盲目的跟风者则只能做“接盘侠”。
在服装贴牌厂商中有一句话,不做电商死,做电商死的更快。事实上,电商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开店成本也在逐渐上升,新开的店铺如果不做推广和展示,很快就会淹没在茫茫网店中,而如果下本钱去做推广,则又要承担高额的成本。以淘宝直通车为例,首次充值要500元,根据关键词和点击率还得另外付费。
“身边有些厂商砸几百万下去都没有冒泡的,死的也很快,有些运气好,抓到一个爆款,销量几十万件,做好一个爆款一年都不愁了。”
传说中的爆款在淘宝上的特点就是收藏率高、购买率破万的服装单品,它们一般被冠以“某某明星同款”等标题。
淘宝上面,“范冰冰同款、全智贤等同款”就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在同行中谁快速反应并且生产出来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拥有生产线优势的贴牌厂家也成了淘宝爆款的始发地。
经过半年的努力,马雯和罗勇他们的芙丽蔻淘宝店在经过半年的运营后达到了4颗钻石,现在正准备上京东开店,拥有自己的设计师是下一个目标。
而另一个准备做电商的贴牌服装厂主小霞(化名)则没这么轻松,还处在创业初期的她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推广自己的店铺,每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刷单”,即通过虚拟交易行为增加自己的信誉,虽然淘宝目前已经明令禁止刷单行为,但小霞还是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增加自己的交易量。
“没有交易量就没有生意,人家凭什么上我这来买啊,我也没钱做淘宝推广橱窗展示,只有靠这种死功夫了。”
谭志龙则愿意继续做贴牌加工,这样至少不会承受订单和资金的压力,成本也会低得多,在服装业泡了几年的他觉得自己做电商的入场时间已经太晚,经不起再去开淘宝店、请客服、每天都跟踪发货的折腾。
这些对前景略有保守的贴牌服装厂商于是转而去帮服装类的电商做代工,在网上做供货商,他们面对的顾客便是淘宝上的服装店主。对方把新近流行的款式、版型发过来,贴牌服装厂再依照要求把大样做出。
“以前是一千件起开工,现在有时候行情淡,几百件我们也接。”一位服装贴牌厂家说,不仅是接的量变小,有时候还要承担风险,“按照供货合同,他们会先支付定金,把衣服销完后,再付另一部分的钱,现在有些小卖家,做好的衣服卖不出去,这样的风险我们也背上了。”
成功案例
茵曼1天成交1.2亿
目前在互联网女装界做得风声水起的女装品牌茵曼便是从一个只有20人的代工厂做起,创始人方建华1998年开始做外贸,七八年的外贸代工经验使他对服装行业了然于心。
2004年,马云[微博]在广东召开的第一届网商大会改变了这家贴牌服装工厂的命运,4年之后,方建华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茵曼,并于第二年进驻淘宝商城,在这短短5年时间,其已经成长为一家年销售额近7.6亿的女装品牌,去年双11,茵曼一天的成交额便达到1.2亿,当初那家靠代工贴牌的公司终于在衣服上贴上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出口国外。
他山之石
换血式升级成就3000多品牌
在一城之隔的深圳,由于地处沿海,人力和生产成本比其它地方上升得更快,也更早的感受到贴牌加工的不可持续性,上世纪80年代,深圳市有1000多家服装企业、40万职工全部从事加工出口。
“最后出口一件衬衣就挣7元加工费,付完房租、工费,剩不下什么。”深圳玛丝菲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崇恽曾表示,抛弃过去的贴牌模式,公司现在已经建立了153人的设计团队,企业超过一半的产品已交由他人生产,设计已经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玛丝菲尔已经准备在A股发行股份上市。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显示其年销售额超过13亿元。
就这样经过早前几年的换血式的产业升级,深圳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女装品牌生产基地,拥有3000多个女装品牌,深圳服装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其女装的品牌设计制造,在国内市场营销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
中商情报研究院表示,服装贴牌厂商除了要创新经营模式外,本土服装企业更要注重产品创新,重视设计师的力量,来避免产品同质化。
稿件来源:新快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