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日本品牌大规模中国市场“掘金”
2010年,众多日本服装厂商将其品牌第一次推向中国。日本纺织服装的推广活动从北京到上海,大有集体开拓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的态势。频繁的推广活动让日本风格的服装更接近中国消费市场。在对海外市场进行开拓的同时,日本收紧了服装进口的措施,减少了服装进口的数量,中国服装出口到日本的数量更是被削减。
日本服装推广不遗余力
年末,“东京视点”服装推广活动在上海举行。“酷和可爱”,是此次“东京视点”推广活动日本服装给人们的突出印象。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创意产业促进办公室室长渡边哲也看来,中国如今不仅已是全球服装及其面料的生产基地,而且也正成为重要的服装消费市场,尤其是都市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对全球时装以及时尚的变化非常敏感,构成了一个可观的消费群体。正是这些原因,促成了日本经济产业省选择上海开展服装推广活动。
业内人士当时也预测,2010年之后,中国的服装消费市场将慢慢步入个性化市场,即在流行时尚中融入个性品味。这为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全球知名服装品牌提供了新的商机。
据介绍,作为世界时尚中心之一,东京多年来凭借高品质、高科技的服装面料,在亚洲引领了服装时尚风潮。2010年来沪推广的共有21家日本公司,展示七个时装品牌、八个儿童服装品牌以及七家企业新开发的具有高强度、轻量、透气防水等特点的高性能纤维面料。
这是日本服装品牌推向中国市场的第一波热潮。
2011年日本少女服装品牌抢滩中国市场,借力时装秀与电子平台
继优衣库、Honeys等日本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取得骄人业绩后,包括rosebullet、LIZLISA、Hany’s Closet在内的十余个日本少女服装品牌上周同时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推广,并采用电子商务网站铺设产品。
借“时尚盛典”
立体推广
2011年5月7日,CECIL McBEE、COCODEAL、DRESSCAMP、Hany’s Closet 、Joias、Kitson 、LIZLISA、Lovedrose、 rosebullet、Ravijour、22OCTOBRE等11个日本少女服装品牌参加在北京举办的“Tokyo Girls Collection通过服装展演、T-GIRLS选秀等活动进行品牌推广。据悉,此前的TGC均在日本国内举办,这是首次登陆中国。业内人士认为,从此前进军中国市场的日本服装品牌来看,商家确实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购买潜力。
向“前辈”借鉴市场经验
从2002年9月进入中国市场至今的9年时间里,优衣库已经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店超过50家,其中,在上海、北京的店铺数均已到达两位数。快时尚品牌Honeys进入中国则带有更大的戏剧性:其社长来上海出差,初衷并非是考察中国市场,却在当天就决定进入中国市场。于是2006年1月Honeys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铺,4月份独资好俪姿(上海)服饰商贸有限公司成立。
但就现状而言,日本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日本本土差距还很大。据业内人士介绍,像Honeys在日本的店铺面积都很大,而中国商场却很难提供与其本土相当的陈列环境,而且中国主流流行趋势仍然以H&M、ZARA等欧美时尚品牌为主,定位为“少女品牌”而价格却相对偏高的日系品牌,诸如bread n butter、IIMK等则很难取得龙头地位。
靠电子网站铺设产品
“前辈们”进军中国市场的经历也让此次进行推广的日系品牌开创了一条“新路”:开拓垂直电子商务网站“TGC时尚商城”,构建自己的“时尚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时装秀与电子商务垂直对接的全新模式,让消费者能够更快、更全面地接触到时尚信息,打破了专业人士与普通消费者在时尚信息上不对称的局面。这让许多当地没有TGC店面的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新进入市场的商品,而不用付出代购费、高额快递费等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店面风格和产品陈列问题。
这是日本品牌选择性打入中国市场的第二步。
2012年“钓鱼岛”事件迫使日本服装品牌的第三步转战东南亚?
据悉,日本大型服装厂商近日正在加速将生产重心与消费市场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面向百货店的高单价商品的生产和销路开始向东南亚转移。这是因为,这些东盟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相比,劳动成本和关税更低。
某服装商会计划自8月中旬起,在缅甸开始生产面向2家百货店的女装品牌羽绒服。以部分位置带有毛皮的长款羽绒服为例,在日本的销售价格接近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02元),与在中国生产相比,成本可以降低5千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00元)。今后男裤等的生产也将转移到缅甸。
中国除了人工费暴涨外,确保劳动力供应也在成为难题。缅甸的人工费非常低廉,仅为中国的1/5,由于保证人员供应非常容易,因此三阳商会决定将生产放在仰光近郊的缝制工厂。由于缅甸可以适用日本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惠关税制度”,所以产品出口日本可免征关税,而这个优势也将体现到售价中。而且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很适合作为潜力消费市场。
同样以面向百货店的品牌作为主力产品的日本某控股有限公司也计划在2015年度之前,将目前仅为10%左右的东南亚生产比例提高至30%左右。今后,休闲服装和运动服装的生产将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在中国的生产比例约为60%的日本的世界服装公司(World Group)也打算将生产部分转移到越南等地。
由于受优衣库和其他外资快速时尚品牌等低价服装崛起的影响,消费者对价格的要求正日趋挑剔。作为大型服装厂商的销售渠道,日本百货店的客户正在流向专卖店和时装商厦,截至去年,销售额已经连续15年出现同比下滑。目前的形势要求各服装公司,在设计等方面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服装也要以较低价格进行销售。
观察日本贸易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由于受生产撤出中国的影响,今年1~6月,来自东盟区域内的服装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2%,持续保持了增长势头,与下滑4%的中国形成鲜明对照。随着日本与ASEAN签署经济合作协定(EPA),纺织品关税已经取消,这也使ASEAN的优势更加明显。
增长最快的产品是马球衫(polo shirt)和毛衣等针织品,而增长最快的地区则是去年4月特惠关税限制开始放松的缅甸和柬埔寨。来自无需缴纳关税的两国的针织品进口入量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增长迅速。
在面向百货店的产品之外,这种趋势也如出一辙。运营综合杂货店“无印良品”的日本良品计画株式会社计划今年将针织品在东南亚的生产比例提高至70%。而在此前,占70%的则是中国。外套和夹克衫等工艺比较复杂的产品的生产基地今后也将向东南亚转移。
反思其中,服装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都有各自的阶段性时期,不管钓鱼岛事件结果如何,适时的转移目标和改变战术都应该成为服装企业与商家的明智选择。